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2月, 2015的文章

[譯文] 網路學習的下個世代?

「線上教學」有許多不同面貌,可能是同步或非同步的、學生可自行安排上課進度或課程安排每周進度、主要為影片教學或活動主導、免費或收費、模組化與否、以講課者或以學習者為中心。線上教學在規模上很彈性,不論小班授課、大規模授課,或任何規模都可行。在線上課程創新的光譜上,其中一端只是把傳統課程錄影數位化,有時候放置討論區和其他資源補足,或是建立即時線上討論區。鳳凰城大學、卡普蘭大學、以及一些「磨課」(MOOC)平台如 Coursera、edx 和 Udacity 提供了這種「教室錄影」的方法讓講堂面對面再次進行。這種方式雖不見得在教學法上大破大立,但把教學數位化,對老師學生雙方確有價值。 而創新光譜的另一端則更為多元豐富。以 MOOCs為主題發表文章的部落客的出現,證明了不只磨課的機構們以及媒體在推動著教學改革,一般人也逐漸關注起學習和教學。理想狀況是edx和Coursera 等網站不僅提供線上觀看課程影片的功能,更能達到鼓勵的效果,激起教育工作者不斷實驗並創新教學法的慾望。 教室學習經驗的「複製」和這些經驗的「轉型」潛能之間,最大差別不在於技術,而在於學習焦點、對互動性和延展性的強調、以及如何維持課程的質量並減少教學影片製作成本。當教學人員不僅自視為教學者,而是作為設計師、教練、懷抱著特別目標的教學發展團隊的一員時,轉型就發生了。 以下為五種下個世代的不同學習管道,以及第六點:一種更根本的,對於教育經驗的思考。 1.教學軟體 在這種學習模式裡,學生透過網路能夠個別和教學軟體互動,克服實作疑難、練習習題和參與課程活動。這種線上教學模式有時被認為不過是數位化的填鴨教育,其實在更深的意義上,這樣以電腦為基礎的教學比起傳統教學更具彈性,可以視學生程度提供相應內容和活動,同時擁有內建程式即時糾正錯誤、線上家教和解題回饋。 2.社群設計 為了排除遠距教學過程中的寂寞,許多線上課程強調視覺互動和多人參與。互動形式大多涵蓋包括講議、課程聊天室、白板會議、線上研討會、一對一導生教學,同步或非同步小組計畫。這種刺激而創新的社群學習方式包含許多挑戰,學生要面臨一系列難題,透過團隊的腦力激盪、共同研究和溝通去克服。 3.發現與學習 學生要把自己當寶藏獵人,在一個特定範圍裡去搜索學習,精進技能。課綱就是一系列任務清單,有活動

MOOCs on the Move –duoLingo

圖片
當在Google Play上鍵入「Learn English」,我們可以看到上百個APP供你選擇,半數以上的語言學習APP都是免費的,並提供給所有使用者學習。此類APP大多為語言學習軟體的手機版,隨著行動裝置普及以及網路經濟模式的發展,他們走向了一條和MOOCs相似的道路:提供開放、免費的教學資源透過網路給與龐大的學習者。 然而,目前主流MOOCs平台在行動裝置上的努力多為複製網頁版的使用經驗到行動裝置上,較少考慮行動裝置帶來的限制,比如說:有限的螢幕大小、有限的電力以及更短暫的黏滯時間。因此,在本系列的最後,我們用一些篇幅來介紹這種同樣符合MOOC(大規模、開放、線上、課程)定義的APP,duoLingo的出現可以幫助我們重新想像MOOCs在行動裝置上的設計可能性。 duoLingo 是一個語言學習APP,在2011年由Luis von Ahn和 Severin Hackern所創立。對於英語使用者而言,duoLingo提供了包括西班牙語、德語、法語等一共八種不同的語言學習。使用者可以設置每天要進行的練習量,而系統將透過手機與電子郵件提醒使用者,若使用者有任何進展也可以與朋友分享。 圖一、duoLingo的介面,左圖是可以學習的語言,中間是練習提醒的設置,右圖是成就的分享介面。 不同於其他語言學習APP,duoLingo不強調字彙的大量記憶與題型的反覆練習,反而希望藉由語言以不同面向的不斷重複,提供學習者如同母語的生動學習環境。為了達成上述目標,duoLingo設計了如同RPG遊戲的互動方式,藉由回答問題來通過關卡,同時以扣除血條的方式限制答錯次數。這種設計讓使用者可以同時透過聽說讀寫學習語言,而非單調的比對正確的兩種語言文字。 在duoLingo中,所有的學習進程被切割成多個關卡,藉由挑戰關卡,使用者獲得經驗值,這些經驗值,可以到商城中購買道具以及裝飾的服裝。考量到有些使用者的程度較好,duoLingo還在每個學習階段設計捷徑,讓這些使用者有跳關的機會。目前MOOC同樣可以讓學習者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單元,但是卻缺乏duoLingo關卡的趣味性。 圖二、duoLingo的介面,左圖是可以關卡的設計,中間是測驗的進行,右圖是可以用經驗值購物的商城。 有鑑於人類的記憶

MOOCs on the Move –輔助app

圖片
除了MOOCs平台提供的應用程式之外,也有許多可以幫助MOOCs課程順利進行的輔助APP,像是協助跨平台檢索、時間與作業管理。在這一篇文章中,我們將介紹三個Android平台上的APP:MOOCs4U、Studious以及My Study Life。 MOOCs4U :跨平台的檢索與搜尋系統 MOOCs4U是一個用來搜尋MOOCs的APP,就像是實體課程中的選課系統,使用者可以在此簡單的跨平台搜尋MOOCs,獲得課程資訊。 圖一、MOOCs4U的介面,左圖是MOOCs新聞(MOOC New)、中間是課程搜尋(Search)、右圖是依據平台的分類檢索(Platforms)。 MOOCs4U收錄了包括Coursera、edX、Udaicty、FutureLearn、Open2Study以及iversity六個MOOCs平台的課程,使用者可以從平台分類瀏覽各平台開設的課程,或是透過課程關鍵字搜尋關注的課程。 對於MOOCs的使用者而言,MOOCs4U除了可以幫助你在茫茫課海中找到自己需要的MOOCs課程外,也會提供最新的MOOCs新聞,讓使用者能掌握MOOCs的最新進展。這樣的APP很適合當成選課時的參考依據,讓想要學習特定知識的使用者減少探索時間。 Studious :課程時間與作業管理 Studious的介面設計以課程作為主體。 使用者可以自行加入正在上的課程,標記課程開始與結束的時間點、附上自己對於課程的加註,甚至能設定手機及平板在課程進行時靜音或震動,避免上課時被干擾。課程一旦設定好,將會顯示於日曆上於上課時間提醒使用者,如圖二所示。 圖二、Studios的介面,左圖是主要頁面顯示課程,中間是加入課程的設定而右圖是日曆的課程提醒。 另外,Studious也可以讓使用者以條列式方法加入作業、測驗,或是記下文字筆記,這些都會根據課程分類展示在螢幕上。 My Study Life :課程管理 My Study Life是另一個課程管理APP,不同於Studious以課程為中心的編排,My Study Life則是以時間為主,其功能分成四個區塊:今日提醒(Today)、任務(Tasks)、課程(Classes)以及測驗(Exams),如圖三所示。

MOOCs on the Move–Udacity、Udemy

圖片
在上一篇文章中,我們介紹了Coursera和edX這兩個MOOCs平台在行動裝置上的發展。edX和Coursera的共同特色就是:他們提供一個MOOCs的平台,並且結合許多有公信力的機構(大學與大公司)開設高品質的課程。不同於Coursera和edX這種平台導向的架構,Udacity從平台的提供到課程的設計一手包辦,雖然限制了課程的數量,卻也提供更佳的內容控制,因此,Udacity能夠根據課程內容與工具設計專屬行動版本。 圖一、Udacity行動版的介面。 一進入Udacity行動版,顯示的是所有課程的圖示(圖一左),在點擊圖示後,你可以觀看課程介紹(圖一中)並選擇所要選修的課程,並且觀看線上的課程影片(圖一右)。值得一提的是,Udacity行動版將測驗整合進入課程影片(圖二),並標示不同屬性的影片(圖一右),在標示有Execise的課程影片進行到一半時,會進行小型的測驗,並以跳窗的方式顯示提示與結果。這樣的設計,能夠增加和學生的互動,並且即時的確認學生的學習狀況。 圖二、Udacity行動版的影片測驗內容。 除了即時的影片內嵌測驗,Udacity還提供了程式即時編譯的整合介面(圖三),透過這個介面,你可以直接在Udacity行動版中進行程式(包況網頁原始碼)的編譯,透過右下角的Test Run測試編譯結果。 圖三、Udacity行動版的程式編譯介面。 和edX與Coursera相比,Udacity不論在介面的設計或是功能的實作上,都更加完整,使用時不會感受到任何障礙,可以維持一致的使用者體驗。不過,Udacity付費課程的助教即時幫助,然而筆者並沒有修付費課程,因此無法知道該服務如何於app提供。 Udemy則選擇往另外一個方向發展。Udemy提供一個沒有開課限制的MOOCs平台,因此所有人都可以在Udemy開設並且販賣MOOCs。這樣的想法類似edX和Google合推的MOOC.org,讓每一個人都可以參與MOOCs的開發、豐富MOOCs的內容。 圖四、Udemy行動版的介面。 因此,進入Udemy行動版的介面後,就可以看到許多販售的課程(圖四左),多數的課程都不太貴。我們選擇一堂免費的課程進行測試,在課程頁面中分成四個項目:「講座